6月,2018年过去了近一半。
天气持续升温,可红木家具市场并没有随着一同热起来,反而让红木人徒增一分焦躁:今年市场好像比往年都难,如何是好?货都走不动,要不要缩小工厂规模,减少开支?
这个行业,迎来了它的 艰难 时刻。
有多艰难?一篇刷屏红木圈名为《我今天把我的红木厂关了!》的文章道出个中滋味。
“开厂10年没日没夜,战战兢兢,担心客户,担心没货,担心工人。”
“10年时间累计缴纳税收170万,支付银行利息90万,为房东创收180万,累计发放工人工资2800万,给自己创收一堆废铁和一屁股的三角债务。”
“低端的制造业根本没有活路的,还是趁早离开的好。”
……
短短一文,道尽了做红木家具的辛酸,同时也让不少行外人感到吃惊:作为有“资产类”和“奢侈品”属性的红木家具,不一直是暴利行业吗,也会遭遇如此困境?
中国制造业的“微利时代”
这不由得让我想到,小米5X发布会上设定的 “每年整体硬件业务的综合税后净利润率不超过 5%” 的红线做法。乍一听,5%,真是低到尘埃里。但根据此前曝光的一份小米Pre-IPO融资推介材料显示,2016年小米的硬件业务净利润率仅为2.8%。
红木家具制造要凉了吗?
红木家具制造之难,首难难在木材的获取。新颁布的《红木》国家标准,其中规定5属8类29种木材为红木,但29种却有18种属CITES管制、1种属国家植物保护管制。65%的国标红木受保护,能用于生产的木材进一步减少,名企也难为无木之用。
以缅甸花梨为例,因为材质优良、价格适中,2015年以前是很多红木企业的主营材质,但现在木材越来越少,价格又上涨,很多企业没有能力批量购买,只能停产该材质家具。
国标红木难获取,不少企业把目光投向非国标,但非国标木材价格波动大,企业万一买了一大批高价木材,但做成家具投放市场连木材的价格都卖不到的话,对将大部分资金压在木材上的中小企业来讲,是致命打击。
除了木材,近两年国家施行的去落后产能、环保巡视政策对红木家具企业影响也非常大。从2016年开始,很多经检查不合格的红木家具企业,都被责令接受整顿或者搬迁到正规的厂房,甚至关停。据报道,东阳自启动木雕红木家具行业环保整治以来,截至4月13日,已责令关停淘汰企业387家。
而厂房和设备的升级投入,是很多小微企业无法承受的。正如《我今天把我的红木厂关了!》一文提到的:“如果搬迁到有土地证、房产证的厂房,租金需要75万,添置环保设备后每年电费增加10万,共计多支出85万一年,就算产品价格会有所上涨,也不够新增加的支出。”也无怪那么多小微企业宁愿关掉工厂了。
要木材没木材,要改良生产条件难改良。咋一看,红木家具行业好像要凉凉。但我们可以从正面角度看待,这些固然让红木家具行业经历了痛苦的转型,但也带来了质的优化,让制造更“实”了。
许多红木家具企业没在“生意好做、粗放经营的日子里”思考如何转型升级,如今作为被淘汰的对象,他们当然觉得要凉凉,而很多有前瞻性的企业,他们积极迎合转变,寻求方法,依然相信这个产业有无限机遇,谁会担心已经有数百年历史的红木家具行业要凉了?
家具成品,正在“零部件”化
制造,不是红木家具企业最大的问题,看不清时代变化才是最大的问题。
很多红木家具企业一味通过对供应商不断压价,来降低生产成本,并靠材料、工艺来增加成品价值,但现实往往很残酷:这样制造出来的红木家具有时却连一些实木、欧美家具的价格都卖不到。
这个时代,制造已经成了“最不值钱的一环”,提升软件品质,才是出路。
从制造商转型为服务商
回过头再看小米。2016年小米的硬件业务的净利润率虽然仅为2.8%,但互联网服务业务的净利润率则超过40%,而预计到2019年,互联网服务业务的收入占比将超过硬件收入。
制造不值钱,服务才是最值钱的。
当下,红木企业要摆脱困境,就必须要从制造型企业转变为服务型企业。服务时代,过去因为“型材艺韵”俱佳而赢得赞誉的红木家具,变成了成品的组合部分,客户要求的“成品”,是“产品+体验+内容+接待+软件+售后”的总和。
而服务的核心,是品牌价值。
全联艺术红木家具专业委员会执行会长、弘木传媒CEO林伟华表示:“以后中国的传统行业就会像发达国家一样,留下的企业都是有系统、有竞争力的品牌企业,没有创新的小企业会越来越艰难”。
而杨六营销策划创始人、品牌记忆传播符号创始人杨六在“红木品牌顶尖营销分享沙龙—中山站”上也提到,“只有立体突围的品牌策划,才能帮助企业在威胁与机会中取得崛起的机会和长远发展的至高点优势”。
红木行业已经到了不得不做品牌和服务的时刻,红木企业如果能洞察机会,找到自己核心竞争力产品,做精做专,是很容易做成名牌的。
正如杨六所说,“未来10年的家具市场,轻奢时尚家具、高端定制、高端收藏家具的品牌机会是属于红木企业的”。抓住这3个品牌机会,企业才有可能突围,从制造型企业转化成服务型企业的机会,成为未来家具行业的佼佼者。